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垃圾填埋场变身城市“后花园”-世界微头条

发布时间:2023-05-16 06:38:58 来源:科技日报

修复后的长生桥垃圾填埋场。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本报记者 雍 黎 实习生 雷 雍


(资料图片)

头顶蓝天白云,脚下绿草如茵,迎面清风徐徐,很难想象,这片绿地几年前还是一座垃圾山。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的长生桥垃圾填埋场,随着该地一期生态修复项目的完成,曾经臭气熏天、投诉不断的垃圾填埋场,摇身一变,成为了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的城市“后花园”。

修复填埋库区 新增绿地520余亩

“我们小区离垃圾场有2公里,以前垃圾场的味道真让人头疼,特别是夏天,恶臭味随风飘到小区,小区居民白天晚上都不敢开窗。2018年底,政府开始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整治,短短几年,垃圾填埋场就变成了一片绿地。”居民小高说。

据了解,长生桥垃圾填埋场于2003年7月建成投用,建场时为我国西部地区及长江上游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主要承载重庆中心城区5个区的生活垃圾,高峰时期日处理垃圾约3000吨,关停时已填库容(已填埋垃圾所占的容积)约为1147万立方米,占地面积约824.4亩。其中,填埋库区(垃圾填埋所占区域)520亩。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长生桥片区已成为城市扩能升级的重要拓展区,而垃圾填埋场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和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

2016年,长生桥垃圾填埋场全面关停,该区域交由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局属单位重庆市土地储备整治中心进行土地储备整治。

“土地储备整治是为了实现填埋场及周边土地的再开发和再利用,促进土地品质、价值双提升,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土地储备整治中心总工程师李为科说。

据介绍,2022年底,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一期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新建场内环形步道2.2公里,改造绕场车行便道2.7公里,治理后垃圾渗滤液全部达到向自然水体直接排放标准。通过定期播种花草籽新增绿地520余亩,目前该片区已出现白鹭、麻雀、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

采用先进工艺 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者通过一系列新工艺、新方法,优质高效完成了垃圾堆体整形、填埋气体收集处理与利用、垃圾体初期绿化等施工任务;同时,通过在周边配套建设渗滤液处理厂及有毒有害气体处理厂,以打造生态主题公园的形式,全程做到污染影响最小化,改善周边空气、地下水、土壤的质量。

土地整治项目现场负责人苏琦介绍,垃圾填埋场浓缩液处理采用“预处理+预浓缩+低温负压MVR+干燥+除臭系统”工艺,实现对浓缩液全量化管理,最大设计处理规模为每天1000吨。整个工艺流程采用智能化、数据化控制管理,通过项目中控室数据平台随时监控各个模块设备运行状况,根据情况对运营人员和设备发出工作指令。

南岸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科副科长李燕辉表示,土地是生态资源的重要空间载体。通过综合整治、区域平衡,可以实现城市空间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造,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既为城市发展奠定了用地基础,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产品。(雍 黎 实习生 雷)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北冰洋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